如今的崩瓜不但比当年果型大、口味甜,而且在性状、储藏、运输等方面都进行了改进。为了对三林崩瓜进行品种保护和开发,三林镇在社会力量的参与下,成立了三林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公司运作三林崩瓜的生产和营销,并通过产销对接,拓展生产基地建设。“作为三林人,有责任为保护和开发当地名特产出力,这也是许多三林人的期望。”,“如今的崩瓜亩产量已达4千斤左右,是当年的4至5倍;同时平均甜度已达15度,并且通过提纯复壮,改善了过去一碰就碎的缺点,受到有关农业专家的肯定和支持。”崩瓜因皮薄而脆,成熟后稍受碰击即会崩裂而得名。奉贤三林崩瓜
崩瓜一般每只重三四斤,瓜囊为淡淡的桔黄色,瓜皮薄脆,下雨打雷时,田里成熟的瓜会自动崩裂。三林崩瓜,原产地绍兴, 上海较早在川沙,莘庄、端桥等地栽培,继而传至南汇乔家花园、观音堂一带,而后才流传到三林塘。三林塘一带由于土质疏松肥沃,加上瓜农栽培得法,此处浜瓜比别处更鲜甜多汁,故成为远近闻名的特产。经提纯复壮、品种筛选和改良,三林崩瓜逐步恢复传统的优良品质,进入小范围 种植。基地建立了新品杂交崩瓜生产区、传统崩瓜生产区、崩瓜亲本 品种圃等区域,并展开新品崩瓜生产技术试验。奉贤三林崩瓜上海三林崩瓜特色农业基地,对崩瓜种子进行提升培育。
崩瓜具有近百年历史,尤其三林的崩瓜更是上海本地传统名瓜。但从上世纪60年代起,崩瓜种植面积越来越少,到1976年已基本不种。上世纪70年代末,上海农科院物理育种专家在日本考察时,意外见到一种抗战时从中国流传到日本、在日本被命名为“嘉宝”的瓜。该专家根据瓜的形状和纹路,断定正是在上海已流失的崩瓜,就把种子带回国内。不过研究人员随后发现,崩瓜种子在日本种植后由于地理条件不同已严重退化,经过30多年的培植,才终于成为现在上市的崩瓜。
崩瓜的“瓜”可以吃到清朝,作为浦东的区级非物质遗产,崩瓜是三林传统的三宝“酱瓜、崩瓜、标布”之一,在清同治《上海县治》上就有关于三林塘崩瓜的记载。抗战时期,瓜籽曾被掠去日本,瓜名也改成了嘉宝。上世纪七十年代,上海农科院从日本引回崩瓜原种“嘉宝”籽三百粒,交三林公社种籽站试种,并不断发展至今。为了把这个浦东的传统名瓜发扬光大,三林镇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成立了上海三林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了三林崩瓜特色农业基地,对原有的崩瓜品种进行“提纯复壮”,培育出了新一代三林崩瓜杂交新品。三林塘崩瓜为三林三宝之一。
上海三林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基地内幼苗培育区、新品制种的土地约20亩左右,配套办公、展示及分拣包装区域建筑面积约800平方。因皮薄而脆,成熟后稍受碰击即会崩裂,外形长圆,中部略粗,似橄榄形的马铃,又称马铃瓜。单重2公斤左右,大者2.5-3公斤,瓜皮呈淡绿色,有浅色花网纹,皮薄而脆,瓤色淡黄,籽血红,肉厚汁多,甜度尤高,清香爽口。崩瓜植株娇嫩,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如选择排灌条件好的田块,施足基肥,结瓜后只宜施淡肥,不能施浓肥、化肥,抗旱要开沟灌水,不能漫灌,摘瓜时宜在午后,以减少破裂。崩瓜皮呈淡碧是有网络状花纹,枚不大,二、三斤左右,极脆薄,瓜熟时弹指可破。奉贤三林崩瓜
三林塘崩瓜,形状与圆形的一般西瓜不同,呈长椭圆形,中部略粗。奉贤三林崩瓜
三林崩瓜的栽培技艺,分为大苗和小苗两种,因近年来主要推广大苗移栽,现将大苗培育方法介绍如下:1、播种期:崩瓜生长要求温度较高,月平均温度25℃时生长良好,30℃时生长较为事宜,15℃时就生长不良。一般长江中、下游地区在3月中、下旬播种,华南、西南地区2月中、下旬播种,华北地区4月上旬播种。2、种子处理:先行粒选,选择籽粒饱满、附和本品种的种子特征,无虫蛀、霉变、机械损伤的种子,晒种2~3天。种子消毒:一是用温汤浸种,即用50~60℃的温水。浸泡种子15分钟,浸泡时用棒不断搅动;二是用药剂,即用100倍的福尔马林(37~40%的甲醛溶液)或500倍的401抗菌剂浸种30分钟,然后用清水清洗。奉贤三林崩瓜
上海三林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三林路338号2幢505室。公司业务涵盖三林塘崩瓜,三林塘肉皮,瓜果蔬菜等,价格合理,品质有保证。公司将不断增强企业重点竞争力,努力学习行业知识,遵守行业规范,植根于农业行业的发展。三林秉承“客户为尊、服务为荣、创意为先、技术为实”的经营理念,全力打造公司的重点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