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安徽淡黄缓释碳源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7-23

缓释碳源在低碳氮比污水治理中,人工投加碳源和菌剂是必要手段,为此,特开展缓释碳源与净水菌胶囊的组合净水性能研究.试验用缓释碳源为乙酸钠包埋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释放前后形貌,并用有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净水菌胶囊为包含施氏假单胞菌ADH1,肠杆菌AOZ1与枯草芽孢杆菌BSK9包埋物的Wcapsule和B-capsule.试验水源为河道污水,在水桶中间歇曝气条件下开展试验.以无投加污水为对照,比较直投速溶碳源,直投未包埋菌剂,单独投加缓释碳源,单独投加净水菌胶囊以及组合投加缓释碳源和净水菌胶囊各试验组水体氨氮,总氮,COD等指标变化.结果表明,缓释碳源释放乙酸钠后内部结构变疏松,形成大量刨花样卷曲片层结构.净水试验中:投加缓释碳源组总氮的去除率达到60.2%,且试验过程中COD始终低于20 mg·L~(-1);投加固定化菌剂W-capsule组总氮去除率达39.1%;组合投加缓释碳源和净水菌胶囊组总氮去除率可达85.2%.可见,缓释碳源与净水菌胶囊组合在河道污水脱氮上表现出较高性能,应用潜力巨大。缓释碳源是由聚羟基脂肪酸酯(PHB)与聚己内酯(PCL)复合加工的纯生态专业产品。安徽淡黄缓释碳源

缓释碳源是因为氮、磷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营养元素,也是城镇及农村生活污水中主要的污染物质,人工湿地技术造价低,管理维护简单,一直被普遍应用于村镇污水处理中,但是传统的人工湿地往往达不到对氨氮、硝态氮等污染物的有效去除,针对这一情况,本研究结合了水平及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特点,采用了一种多基质水平潜流折流人工湿地(HBSF),以炉渣、木块、砾石组成不同的基质组合,美人蕉、千屈菜作为湿地植物模拟人工湿地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研究其对水中氮、磷等污染物的处理效能,分析主要影响因素,阐述污染物的去除机制。安徽淡黄缓释碳源缓释碳源是根据传统异养反硝化理论。

缓释碳源是曝气养殖池中需要外泼洒的碳源的碳氮比更高,因为它是以养菌相为主的生物絮团模式,既然是培育菌相为主,自然要求投放的碳源的碳氮比更高,如果是用缓释的“发酵碳肥”,则一般建议是用“液态发酵麦麸玉米水肥”,或“固态发酵麦麸玉米肥”等,即在麦麸的基础上,增加玉米粉这种极高碳氮比的原料一起酵,以提高“发酵碳肥”的碳氮比;工厂化养殖池中水体本身的碳氮比也是所有养殖模式中比较低的,可能只有6-8比1;所以,需要外泼洒较多的碳源才能达到15比1以上的理想状态 。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无植物水平潜流折流人工湿地(HBSF)对氮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随着水力停留时间(HRT)的增加而升高,对磷的去除效果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比较优HRT为3d;湿地系统稳定后,总体上炉渣、木块、砾石的基质顺序有利于氮的去除,木块、炉渣、砾石的基质配置顺序更有利于磷的去除。2.有植物HBSF人工湿地较无植物时对各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均有提升,其中对硝态氮的去除提升效果比较好,其去除率可以提高22%左右,达到96%以上,提升的去除量占整个湿地系统硝态氮去除量的20%;对氨氮去除率可提升4.3%,对TN去除率可提升5%。3.曝气充氧可以有效提高HBSF人工湿地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但却控制硝态氮的去除效果,总体上TN的去除效果提升明显,气水比为1、2、4时,总氮(TN)的。缓释碳源可以通过向养殖水体中添加有机碳源,提高水体中的碳氮比。

缓释碳源针对人工湿地同步脱氮除磷效果不佳及易滋生蚊蝇的问题,提出了两 级逆向垂直潜流这一新的运行模式.合成污水经酸化预处理后依次流经两级湿地,当一级湿地的水力负荷为4.8~9.5 cm/d,有机负荷为10~27 gCOD/(m2·d)时,其对COD的平均去除率约为70%;两级湿地对COD的总去除率>90%.NH4+-N主要是由二级湿地去除的,当氨氮负荷为 1.32~2.32g/(m2·d)时,一级湿地对NH4+-N的去除率甚至出现了负值,为-5.6% ~9.7%;而在0.93~1.6 g/(m2·d)的负荷下,二级湿地获得了较高的NH4+-N去除率,为94%~***.二级湿地内发生了明显的硝化/反硝化反应,硝化率和反硝化率分 别为0.93~1.53 gNH4+-N/(m2·d)和0.47~0.79 gNO3——N/(m2·d).两级湿地对TN的去除率为38.2%~57%;在一,二级湿地的总磷负荷分别为(0.07~0.16), (0.07~0.11)g/(m2·d)的条件下,对TP的总去除率达到了97%以上.释碳源的土塘需要外泼洒补充的碳源的碳氮比适中。安徽淡黄缓释碳源

缓释碳源可以提高传统淀粉/聚乙烯醇(PVA)缓释碳源的反硝化速率。安徽淡黄缓释碳源

缓释碳源可以针对地下水原位生物脱氮时缺乏电子供体(碳源)导致反硝化受抑的 问题,以淀粉为碳源原料.聚乙烯醇(PVA)为载体,a-淀粉酶为添加剂,采用共混技术制备GPVAS和GEPVAS两类反硝化原位反应格栅(PRB)缓 释有机碳源(SOC)材料.扫描电镜和静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材料内部形成淀粉分子填充的PVA网状骨架结构.释碳符合二级动力学过程.动力学参数平衡浓 度(Cm)和释放速率系数(k)可作为评价缓释碳源释碳能力的重要指标.材料配比和a-淀粉酶含量对材料性能影响明显,当淀粉/PVA=40/60时,材 料Cm和K值比较低;Cm值随酶含量增加明显升高,k值随酶含量增加先升高后降低,表明碳源释放速率可通过组分配比和酶添加剂含量进行有效控制.以适应不同 地下水环境和硝酸盐污染程度.提高原位脱氮效率。安徽淡黄缓释碳源